李彭廣博士.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

 
選舉不應只看目前
 
立法會選舉是替社會檢查身體的好機會,究竟市民大眾最關心的是甚麼?選舉就好像一面內窺鏡,將不少人的內在世界呈現出來,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。
 
每逢臨近選舉,民主發展的時間表和路線圖都是一些政黨和選民用來識別「民主派」與「非民主派」的重要標籤,其實民主作為一個口號,基本上已沒有那個政黨敢公然反對,問題只是步伐的快慢,以及選舉的模式。
 
另一方面,市民大眾最關心的一般都是一些很現實的問題,特別是個人的權利,以及能否在社會資源的分配上獲益,而在近期通脹問題日益惡化,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,如何令社會資源能公平分配?以及如何在社會政策上體現公義?更是各大政黨和候選人不能忽視的課題。
 
而最容易為選民和候選人忽略的,往往是一些重要但沒有逼切性,有關倫理和社會風氣的問題,例如賭博、色情資訊、家庭凝聚力、以及同性婚姻等等。倘若沒有一 些即時要討論的法例,如賭波合法化、性傾向歧視條例和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等等,加上沒有團體和選民提出,恐怕一般都不會受政黨和候選人關注,難以放入 其政綱之中。
 
教會作為一個不應只著眼於目前和表面的群體,應該更能表達對一些超越價值的關注,當社會大眾都忽略倫理和家庭價值;忽略建立一個公民社會應有的公民素質;以及缺乏心靈空間的時候,教會實在責無旁貸推動大家去關心這些價值。
 
信徒群體是關鍵的少數
 
每逢選舉的時候,不少團體(好像環保、保育、維護海港、以及同性戀團體等等)都會向候選人表達不同的訴求,包括發出問卷要求候選人表態;召開記者會公佈各 候選人的立場;甚至呼籲選民應該投那些人一票等。同樣,教會團體亦可向市民大眾(當然包括基督徒)推銷一些重要的價值和理念,包括在選舉的時候留意一些候 選人就我們關注的價值觀的取態;發信要求所屬選區或功能組別的候選人將一些重要議題列入政綱;甚或以問卷調查他們對一些法例的意見,然後整理有關資料,公 諸全港市民和教會會友,讓大家在投票時參考。
 
近年不少教會除了鼓勵弟兄姊妹盡公民責任投票之外,也有提供一些參考資料,不過,弟兄姊妹對出席一些候選人的論壇,向候選人提問的意欲仍然十分之低,因為 選舉結果對很多教會和弟兄姊妹來說都不是切身的「屬靈」問題,也有不少妄自菲薄,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去影響結果。其實,按現時地區直選的選舉模式,每個選區 最後的一兩個席位,往往只需幾個百份點的票數便可當選,而今次不少政黨都分拆名單,形成每區都有不少背景相近的候選人互相競爭,自己人打自己人,只要些微 票數都會影響結果。因此,一些關鍵的少數(如信徒群體)是有機會左右每區最後一兩個席位的結果,大家千萬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,請仔細閱讀眾候選人的政綱和 過往對一些我們關注的問題(例如應否將賭NBA籃球賽或同性婚姻合法化等)的取態,從一些理念相近的候選人中(例如同樣關注民主和民生),選出一些同樣重 視家庭和倫理價值的人。
 
教會要審慎中立,信徒要積極參與
 
當然,在處理社會及政治事務時,教會不宜與任何政黨結盟,在選舉期間亦不宜以教會的名義推薦候選人,因為政治本來就是妥協的藝術,在處理政治問題時,往往 考慮實效多於理念,有時甚至會將原則放在一旁。但教會在持守信仰立場時,很多時都是不願(亦不能)妥協的,教會不應為了爭取一些政策或法例上的實施而以原 則作交換,而一些政黨和政客十分善變,若將教會的聲譽押在他們身上,絕非教會之福。教會的主要角色應在推動關心,提供資訊,讓弟兄姊妹能明辨是非,真正要 走在前線的應是弟兄姊妹本身。
 
面對選舉,弟兄姊妹可以參與的空間十分廣闊,由親身參選、積極助選、當選舉義工、評論和分析、以至單單去投票都是有意義的,但所有這些行動都應該建基於 「認識」,包括我們對信仰的基本立場;一些社會和政治事務背後的精神和影響;選區範圍內的政黨和候選人的往績和真正立場。若因為一些政黨或政客太過狡猾而 令我們上當,投了錯誤一票,我們唯有透過在他們在任期間加以批評,以及下次不再投他們一票來補救。若果是因為我們連基本的功課也沒有做好而幫錯人、投錯 票,我們實愧對港人!

(明光社總幹事 蔡志森)
 
關啟文   博士 明光社董事 浸會大學宗哲系副教授
 
立法會選舉在即,基督徒履行公民責任,透過投票選出賢能,代表本身的信念。身處多元社會,有不同的政治立場、及迥異的價值;基督徒不是因為候選人有共同的信仰,就投予一票,其中涉及的是「價值的配對」。過往,選民的角色是被動的,對候選人的考慮可能是「兩個爛蘋果中一個不太爛」的選擇之中;但要提升民主的進程,選民的一票可「反客為主」,不再看候選人的政綱是否美麗動聽,乃是看誰的價值與我接近,我就投其一票。

「價值的配對」,把候選人與投票者放在較為平等的位置;特別在比例代表的選舉制度之內,有相同價值理念的選民,期望且合理地要求有能代表其聲音的議員進入議會,也符合公平與多元的原則。回顧各地選舉,墮胎、環保、反戰或同性婚姻成為選民投票關注之所在,反映選民提出其關注的議題,並要求各候選人有清楚的表態,這才是「代議」的政治文化。

基督徒要思考的,在「價值的配對」大前提下,投票予誰或哪個政黨,是基於「惟一價值」,還是「價值譜系」? 就以本港政治生態而言,不少候選人提出的多是「惟一價值」,如「民主」或「愛國」,彷彿兩者只能擇其一。選民的成熟判斷,不輕信候選人的獨步單方,更要看其它價值組成的「譜系」。

北美福音派學者賽德 (Ronald Sider) 提出認真的政治參與必須包括四方面的元素 : 合乎聖經的信仰架構;對當前社會與世界的廣泛認知;引伸而來的政治哲學;就事件的詳盡社會分析。筆者引伸賽德的理論,整理為七項「價值譜系」,作為信徒投票的參考:

  1. 民主價值 - 神賦予人權柄與祂同工,管治大地,塑造歷史。假若只有一小撮人有權決定大多數的事項,大多數人卻被剝奪行使神賦予的委託,這是違反神的創造心意。人的罪性往往使人濫用權力,甚至超越權力的界限,壓制他人。對人權、自由與權力的約制等信念,促使信徒關注言論自由、並傾向早日實行全面普選,無論行政首長或立法會議員宜由一人一票產生。
  2. 社群價值 - 在個人與政府之間容許「第三界別」,不同社群的存在,無論是家庭、教會、學校、傳媒與非政府組織等,一方面約制政府權力,另一方面維護公民的自由空間。
  3. 家庭價值 - 尊重與維護傳統的家庭價值,反對把家庭定義扭曲與擴闊,反對同性婚姻等。近年來,各地同志群體成功地把「極少數」的同性訴求,透過積極的投票與參選,在標榜「多元」、「平等」、「開放」的社會中,取得更多的支持。「維護家庭聯盟」的成立,鼓吹健康家庭的建立,向候選人提供另一重要的價值,保障議會之內,也有尊重一男一女組成家庭的聲音。
  4. 工作價值 - 肯定人的尊嚴包括工作在內。政府提供適當的就業機會及培訓,保障勞工最基本收入,可得温飽,並養家活兒。適切的福利政策,幫助有切實需要的失業人士。
  5. 公義價值 - 信仰清楚表達神特別關顧貧窮人,現代公民社會,對政治量度的一項有力指標 : 就是看在位掌權者如何對待貧苦與弱勢群體。公義要求政策的制訂,不能忽略貧窮人的需要。
  6. 勤儉價值社會要鼓勵勤儉奮鬥,不要投機取巧,遏止社會賭風不斷蔓延與惡化。「監察賭風聯盟」(前身為「基督教反對賭波合法化聯盟」) 要求各候選人就本港賭博政策,表達立場,就是「反客為主」的行動。
  7. 誠信價值 - 候選人的個人宗教信仰,可作為我們對其品格的參考,我們更重視的是候選人的言行一致。每逢選舉,必有某些候選人為求當選,不惜信口開河,或出爾反爾,這是我們該留意的。候選人的往績表現,就是其將來行為的最佳指標。

很大可能,沒有任何候選人符合上述「價值譜系」,但基督徒可按此判斷候選人,並要求候選人在其政綱內有清楚的立場。選民行使投票權,為的是要釐清候選人對某些事物的價值所在;在此交易過程中,價值之間彼此爭持。基督徒了解政治達成的目標是有限,即使最好的公共政策也不會帶來人心靈的改變,然而我們又謹慎又果敢的投票行動,向世人表達神國的臨在,信仰的價值可反映在公共空間之中!

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胡志偉牧師,此文曾於2004年立法會選舉前刊登)